□本报记者 卢仙格
在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80周年之际,我市城乡一体化示范区(高新区)大王镇北朝村的樊家红色教育馆迎来一批又一批的参观者,参观者通过学习了解北朝村籍的革命英雄范志赤(樊芝池)戎马一生的故事,重温革命历史,传承红色基因。
少年从军保家卫国,在敌后与日寇进行艰苦卓绝的战斗
范志赤,原名樊芝池,1920年9月生于灵宝县大王乡北朝村。范志赤自幼聪明好学,学习成绩一直名列前茅。1936年,范志赤以优异成绩考入灵宝简易乡村师范学校。范志赤在灵宝师范求学期间,思想活跃,经常接触进步书籍和进步人士,积极参加学校组织的抗日宣传活动,张贴标语、节目演出、集会游行等抗日救亡活动中都有他的身影。
1938年3月,范志赤秘密加入了中国共产党。后为躲避国民党抓捕,趁着夜色逃离灵宝,直奔西安八路军办事处,经人介绍后赶赴延安,进入陕北公学学习一年后被分配到八路军某师司令部任作战参谋。为不拖累家庭,他从此隐姓埋名,将“樊芝池”三个字改为谐音的“范志赤”,表示立志跟着共产党干革命的赤胆忠心。
从此范志赤杳无音信,父母只有在等待中煎熬,家里给他娶的妻子在樊家独守10年空房。
1940年,范志赤调到晋绥司令部任作战参谋,参加百团大战。1943年,范志赤调到敌后武工队任副连长、代理连长等职,带领武工队员深入敌后,发动群众、组织群众,与日寇进行艰苦卓绝的战斗。他出生入死,屡立战功,保卫了根据地,保卫了边区百姓的生命财产,深受百姓的欢迎。1943年8月,范志赤调回延安,任陕、甘、宁、晋、绥五省联防司令部作战参谋。日寇投降后,范志赤跟随贺龙司令转战于华北各地,与国民党顽固派进行顽强的斗争,攻克汾阳、占文水、袭晋中,后来又北上绥远作战,攻占卓资山、集宁,直逼绥远省会归绥和包头。直到国共重庆谈判开始,战事才告暂停。
被炮弹炸伤,他说:“坚决不离开部队,就是死也要死在战场上!”
1946年5月,解放战争打响,7月,范志赤调入晋北野战军司令部任作战股长。随军从山西北部的朔县、怀仁一路南下,收复定武、崞县,直逼忻州、太原。此时,胡宗南开始向延安及陕甘宁边区进攻。为保卫延安,保卫毛主席,部队连夜从山西兴县碛口渡过黄河,配合兄弟部队一起粉碎了胡宗南的进攻。范志赤被任命为三纵五旅作战科长。1948年1月以后,三纵参与了关中、扶眉、荔北战役,在荔北战役中,一颗炮弹打来,范志赤腿部被炸伤,送进医院治疗后,落下了终身残疾。部队首长为了照顾他,动员范志赤转到地方工作,范志赤没有同意,表示坚决不离开部队,就是死也要死在战场上。
1952年,范志赤所在部队被改编为中国人民解放军某军,十月下旬,接中央军委命令,立即开赴朝鲜作战。此时,范志赤也随部队进入朝鲜。到朝鲜战场后, 他经常带领部队在前线与敌人拼杀。1953年6月的一天,范志赤带领战士到朝鲜南道某地山上搞侦察,突遭美军飞机轰炸,情况危急时他凭借着战斗经验,不顾自身安危扑向警卫员,一把将他推倒,压在自己身下,所幸那次轰炸未造成伤亡。
朝鲜战争结束后,为防止美帝国主义再次发动战争,范志赤所在的某军继续留在朝鲜训练,直到1958年才全部撤回国内。1955年,范志赤被授予中校军衔,并获颁三级独立自由勋章、三级解放勋章、独立勋章各一枚。回到国内后,范志赤随志愿军代表团受到党和国家领导人的接见。1958年,范志赤到国防科委某基地任副参谋长,参加多次核试验组织指挥工作。1978年,到二炮某基地任军职参谋长。1983年离休后,定居洛阳市。
“他一生参加过多次战斗,也立下了许多汗马功劳,是我们一大家子的骄傲,也是我们这一大家子最宝贵的财富。”范志赤的侄子樊博高说道。
为纪念范志赤,弘扬抗战精神,今年,樊博高在北朝村专门修建了樊家红色教育馆,来往的参观者通过聆听英雄事迹,重温那段气壮山河的抗战历史,汲取奋进力量。
抗战记忆
函
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