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 王晨/文图
暑假期间,孩子看护和作业辅导问题成了令许多双职工家庭头疼的事。为有效破解孩子“看护难”等问题,德馨苑社区专门开设了社区公益课堂,以多样化、趣味化、精准化的课堂内容,开启暑期“花式带娃”模式。
作业辅导+兴趣拓展
社区课堂“一站式”搞定
昨日,在德馨苑社区党群服务中心,记者看到,会议室被临时改造成了一间温馨的教室,30多个孩子正在伏案阅读或写暑期作业,个个神情专注,一丝不苟。志愿者们则认真负责,在一旁细心观察,不时俯身耐心地为孩子们讲解遇到的难题。
今年已经是德馨苑社区举办暑期公益课堂的第三个年头。每年的7月至8月份,该社区都会面向7至13岁儿童开展公益课堂,往年课程还涵盖了硬笔书法、美术绘画、武术、手工编织、作业辅导、科技体验活动等领域。“德馨苑是保障房小区,这里大多数孩子的父母都外出打工了,孩子都是由爷爷奶奶照看。但孩子的作业辅导对于老人来说是个难题,我们就想通过举办公益课堂,既能解决孩子看护问题,还能让孩子通过多元化平台,找到自己的兴趣点。”德馨苑社区党支部书记翟芳告诉记者。
据悉,该社区每个星期周一至周五开课,上午9时到11时30分,志愿者们针对孩子们写暑期作业以及预习新课本进行辅导,下午3时30分到5时30分则安排一些兴趣课程,有竖琴课程、小小语言艺术课,还有机器人编程实践,内容丰富多彩。同时,还精心设计了“红色情景剧”“亲子工坊”“科普实验室”等特色课程。
六旬志愿者成“带娃主力军” 看护教学样样行
记者了解到,该社区公益课堂的11名志愿者中,除了大学生外,大多都是年龄在60岁左右的中老年人。别看她们年纪大了点,但带孩子还是有自己的诀窍。志愿者曹春梅说,每天早上开课前,她们都会准备简单的舞蹈或是一些安全知识科普,将孩子们带入学习的氛围。志愿者李老师是一名退役军人,虽已年过六旬,但军人的姿态、作风依旧保持如初,课间她会带着孩子们学习五步拳、军体拳,孩子们对她非常崇拜。
“我也是当奶奶的人了,我知道爷爷、奶奶辈照顾孩子吃穿用度自然不难,但对于辅导孩子学习这事儿,因为文化程度有差异,许多老一辈人根本摸不着头脑。”今年62岁的朱爱云是德馨苑社区公益课堂的志愿者,今年是她第二次参加公益课堂志愿者活动,在她看来,这项公益活动不仅很有意义,还能在参与中体现出自身价值。
公益课堂举办了三年,其中就有“忠实粉丝”参加了三年,今年小学五升六的学生水子扬就是其中之一。他的父母对社区里的公益课堂赞不绝口:“平时上班忙,孩子放暑假总担心没人管,这个活动就办得非常好,既是‘托儿所’,更是‘兴趣孵化营’。希望通过这个暑期的学习,他能找到自己的兴趣爱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