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37年12月,中共灵宝县委成立后
□本报记者 卢仙格 通讯员 贾景辉
1937年“七七事变”后,抗日战争全面爆发,在这民族危亡之际,中国共产党肩负起救亡图存的历史使命,党的组织在各地如星火般发展壮大。三门峡地区也在这股革命洪流中,迎来了党组织的重建与发展。1937年冬,中共灵宝县委在三门峡地区宣告成立,犹如暗夜中擎起的火炬,照亮了崤函抗日的烽火征程。
1
三门峡历史上第一个中共县委——灵宝县委成立
1937年抗日战争爆发,为适应抗日新形势的需要,重建的河南省委提出了尽快恢复和发展党的组织,开展统一战线工作,在全省掀起抗日救亡的高潮和发动民众组织各种抗日武装,准备发展游击战争等四项主要任务。
抗战形势的发展,迫切要求三门峡党组织担负起领导全区人民实现全面抗战的重任。土地革命战争时期,中共三门峡地方党组织曾遭到极大破坏。随着“七七事变”爆发、国共两党实现第二次合作,在建立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基础上,中共党组织在三门峡地区得到了恢复和发展。
1937年12月,中共豫西特委派王祝萱到灵宝,向灵宝师范学校失散党员张俊杰传达了特委批准其恢复组织关系的通知和要求建立中共灵宝县委的指示。经过联系和发展党员,12月下旬,灵宝县委成立,张俊杰任书记,这是三门峡历史上第一个中共县委。这是多么振奋激动的时刻,一艘红船驶过山高水长驶进了中原,一道红光照亮神州华夏照进了豫西。
2
灵宝地委成立1年多时间
建立党支部36个,党员发展到400余人
按照豫西特委的指示,灵宝县委积极开展抗日救亡运动,同时积极发展党员,壮大党的队伍,创办油印刊物——《我们的生活》,进行党内教育。1938年5月,在灵宝县委领导下,陕县张汴岳庙小学党支部成立。根据豫西各县党组织的建立和发展情况,1938年8月,中共豫西特委召开组织工作会议,对部分县党的组织机构进行了调整,中共灵宝县委改为中共灵宝中心县委,负责灵宝、阌乡、陕县、卢氏等县党的工作(当时渑池党的工作属洛宁中心县委管辖),张俊杰任书记。
同年12月,根据豫西特委扩大会议决定,灵宝中心县委改为灵宝地委(亦称陕灵地委),领导陕县、灵宝、卢氏、阌乡四县党的工作,刘道安、蔡迈轮、关周光等先后任书记,这是三门峡历史上第一个中共地级组织。
1939年9月,中共卢氏县委建立,赵致平任书记。在陕灵地委建立后的一年多时间里,陕县、灵宝、阌乡、卢氏四县共建立党支部36个,共产党员由近200人发展到400余人。
3
在党组织领导下
三门峡抗日救亡运动
风起云涌
中共陕灵地委成立后,领导各地党组织,积极宣传和组织民众,在各地开办抗日训练班,培训民众运动骨干,在三门峡地区形成了抗日救亡群众运动的高潮。灵宝师范学生在张俊杰和党员教师王雨晨带领下,每天清晨或傍晚列队绕县城一周,大唱抗日歌曲,高呼救亡口号,被群众称为“怒吼”。1938年秋,灵宝师范等学校的党员和进步青年组成慰问团,到陕县为守卫在黄河沿岸的抗日部队进行慰问演出,还渡过黄河到山西平陆县慰问抗日官兵。多种形式的宣传,传播了共产党的抗日主张,有力提高了群众全民抗战的觉悟,极大地唤起了民众的爱国热情,抗日救亡高潮迅速席卷三门峡城乡。
这一时期,党员发展较多较快,为保证和提高党员素质,灵宝中心县委十分注重加强党员思想建设。1938年冬,灵宝中心县委负责人关周光与山西平陆县党组织取得联系,订阅了晋东南八路军总部发行的《新华日报》等报刊,分发给党员进行学习。灵宝中心县委还选派党员参加在延安、武汉、竹沟等地举办的各种训练班,他们通过政治、军事、文化的学习,大都成为党的工作的骨干和中坚力量。
抗战记忆
函
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