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豫西秦岭脚下,灵宝市焦村镇的田野上,项目建设的轰鸣声打破晨雾,这正是河南省宜居宜业和美乡村创制型先导区建设的生动写照。自2024年12月荣获省级殊荣后,灵宝以“双组”机制为引领,依据“一轴三带五区”规划,在453.83平方公里的土地上,积极探索乡村振兴的“灵宝路径”。
灵宝市委书记与市长亲自挂帅工作专班组长,5名副县级干部立下“三包联”军令状,负责分包乡镇、项目和线路。通过“双周一调度、一月一评比”的动态管理机制,以“红黄绿”三色督办令把控工作节奏。创新开展“五比五不比”活动,鼓励乡镇比增量、比特色,激发发展活力。2025年6月18日首次集中调研,焦村镇获50万元奖励,带动全市形成“比学赶超”的浓厚氛围。
同时,河南农业大学张锟团队精心编制《“生态种养和美四合”建设规划》,立足丘陵地貌,构建“一轴三带五区”空间布局。省道312成为“交通联结轴”,三条沟域经济带串联产业,五大主题产业片区协同发展,推动现代矮砧苹果智慧种植与高山苹果生态种植、绿色养殖与农旅康养融合共进。
灵宝秉持“项目为王”理念,169个项目、23.5亿元投资强力推进先导区建设。整合水利、土地整治、和美乡村三区政策资金,81个产业项目与88个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项目协同发力。目前,45个项目竣工投产,59个项目建设正酣。
为保障资金投入,灵宝打出“政策 + 市场”组合拳,财政资金撬动社会资本。9个社会资金项目投入2402.75万元。项目实行“清单化管理”,明确责任单位与资金来源,全力冲刺2025年中国农民丰收节。
灵宝借鉴西峡、嵩县考察经验,实施“生态美容术”。64.5公里野花组合与36公里绿化长廊,打造“三季有花、四季常绿”景观。4个乡镇各获100万元风貌提升资金,农房换新颜,祠堂古槐成为乡愁地标。
在文化传承上,断密涧河与弘农涧河两条产业带,将传统农耕器具陈列馆、非遗花馍体验区等与现代研学基地、智慧农业大棚相结合,实现“现代元素 + 农耕文明”融合,让乡村既有颜值又具内涵。
面对群众参与度待提升、资金投入需加大等挑战,灵宝积极应对,拓宽多元投入渠道,健全责任体系,以“一月一观摩”督促进度,确保8月底前4个示范项目精彩亮相。借2025年中国农民丰收节·河南“赛会节”契机,将先导区打造成展示窗口,呈现矮砧苹果智慧种植、生态养殖循环经济、农旅融合等场景。
从焦村镇到寺河乡、川口镇、尹庄镇,灵宝市宜居宜业和美乡村先导区正从规划变为现实。这片土地上,干部担当、群众热情,灵宝正将绿水青山转化为金山银山,为全国乡村振兴提供可借鉴的实践样本。
屈建国 许芳芳 范孟革
高位统筹 绘制发展蓝图
谋篇布局
真金白银 筑牢振兴根基
项目攻坚
山水之间 厚植文化底蕴
风貌焕新
先导引领 树立全域标杆
决胜未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