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际禁毒日
□本报记者 王晨
昨日,在第38个国际禁毒日当天,记者采访了三门峡市强制隔离戒毒所民警。通过他们的讲述,一个个触目惊心的真实案例展现在眼前——原本幸福的家庭因毒品支离破碎,健康的身体被毒魔摧残,光明的事业毁于一旦……这些血泪教训,为全社会敲响了振聋发聩的警钟。
长期吸食冰毒留下后遗症
如今偏瘫在床
从坐拥雄厚家产到开口向亲戚骗钱,从事业有成到深陷毒瘾,从家庭美满到妻离子散,短短几年间,吸毒让王某失去了一切。
年轻时的王某经过打拼,过上了事业爱情双丰收的美好生活。就在事业无限风光之时,王某结识了几名“毒友圈”的人,他们整天在一起喝酒聚会,醉酒后又被劝着吸冰毒。刚开始,王某抱着好奇的心态,想体验一下毒品,认为只吸食一两口不会上瘾,也不会对身体有伤害。哪知有了第一口后,王某就一发不可收拾,把多年来辛辛苦苦赚的血汗钱全部败在了冰毒上。
由于王某沉迷吸毒,无心管理公司,最终倒闭。即便如此,王某依然不知悔改,雄厚家产挥霍一空,没钱了就想办法骗父母和亲戚。时间久了,吸毒的事情败露,他在旁人眼中也如过街老鼠般众叛亲离。如今,王某因长期吸食冰毒导致偏瘫卧床不起,身边也没有亲人照顾。
公职人员交友不慎,吸毒后陷入噩梦人生
张某本是一名兢兢业业工作了10余年的公职人员,有称心的事业和幸福的家庭,却因为所谓的“赶时髦”而染上毒瘾,从此陷入噩梦人生。
在一次朋友聚会中,张某结交了新朋友,准确来说是“毒友”。因交友不慎,加之轻视了毒品的危害,张某在朋友的劝说下吸食了第一口冰毒后,便开始欲罢不能。吸食毒品后,张某的生活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渐渐无心工作,下班后直至半夜才回家,与家人的关系也越来越紧张。最严重的时候,张某甚至会产生幻觉,身体的各个器官也遭到不同程度的损害。由于毒瘾越来越大,吸食的频率越来越高,他多次与朋友在夜店吸食毒品,最终被公安机关抓获,送到了强制隔离戒毒所。随之而来的是,张某被开除公职,大好前程毁于一旦,幸福家庭支离破碎。
防止复吸,就要“净化”身边环境
据介绍,在市强制隔离戒毒所进行强制戒毒的人员形形色色,有初入社会的,有多次“进宫”的。绝大多数戒毒人员第一次接触毒品是受他人蛊惑,在朋友的介绍下开始沾染上毒品,还有的是出于好奇,明知是毒品还忍不住要尝试。
几年前,董某因吸毒被强制隔离戒毒两年,后又被送至市强制隔离戒毒所接受教育矫治,因表现良好提前5个月解除了强制隔离戒毒。为了挥别不堪的过去,彻底远离毒品和毒友,董某只身一人远赴江苏昆山打工。来到江苏后,董某在下班路上见义勇为,与几位市民合力救起了落水的爷孙俩,受到该市见义勇为基金会的表彰。至此,董某再无复吸。
“身体戒毒容易,难的是心理戒毒。”市强制隔离戒毒所民警介绍,强制戒毒出去后,如果遇到有人吸毒,他们往往难以克制,忍不住复吸。要防止复吸,就要像董某一样,先从“净化”身边环境入手,将以前与吸毒有关的用具及痕迹全部清除,更重要的是要将供毒人员和吸毒人员的电话号码、通讯地址全部销毁,以免又重新联系,诱发心理毒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