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 张迪/文图
5月22日,在中部特色商品博览交易会(以下简称“特博会”)现场人头攒动,各地特色商品琳琅满目,吸引市民游客驻足购买,热闹非凡。记者随机采访了几位参展商,听他们讲述与特博会的不解之缘。
本地参展商大学生组合:
青春创意碰撞千年非遗 大学生把扎染、剪纸玩出新花样
在特博会熙熙攘攘的展厅里,一个摆着巨型蓝白扎染蝴蝶的展位格外引人注目。走近一看,展位上的“老板”竟是一群00后大学生。“阿姨您看,这款扎染头巾用的是古法工艺,但图案我们重新设计过,更符合现在的审美!”梳着俩辫子的丁新雅正热情地向顾客介绍。
这群来自三门峡社会管理职业学院工艺美术品设计专业的大二学生,带着自己创作的非遗手工艺品首次亮相特博会。“我们的手工艺品有扎染挂画、簪花、扇子、香包、首饰等,就连我们几个身上穿的、戴的,也都是用扎染工艺制作而成。”作为“老板”之一的马一飞说,他们自大二学习蓝染课程以来,对非遗文化的热爱一发不可收拾。
马一飞指着摊位旁的扎染蝴蝶告诉记者,这只“蝴蝶”一亮相展会,就吸引了好多人来打卡拍照。“这幅《扎染蝶韵》大概高1.5米、宽1.5米,是在老师的指导下创作出来的。整个蝴蝶是用双面扎染布料打底,上面点缀了扎染布料制成的玫瑰花、小蝴蝶等,集全班之力,用了一周时间制作完成。”他说,“最难的地方要属玫瑰花的制作,大约需要600朵,班里每个人平均制作12朵。最后用胶把一个一个装饰品粘贴上去,光组装就花了3天时间。”
据马一飞介绍,他们展位上的非遗文化产品还不止这些。“我们把剪纸艺术运用到背包上,让传统工艺‘背’在身上,可以随时随地展示非遗文化。”他说,“此外,我们展示的传统手艺还有编织、钩织、陶艺等,就是想让传统技艺以更酷的方式呈现。”
“特别感谢特博会,给我们的非遗文创产品提供了展示的平台。”马一飞开心地说,“希望通过我们的努力,能够传承非遗之美,让非遗走进千家万户。”
洛阳参展商贾帅杰:
只需要5秒钟 就能穿上印着“天鹅”形象的定制T恤
来自洛阳的参展商贾帅杰已经是三门峡的“老朋友”了。自2016年起,每届特博会上都有他的身影。“因为来的次数多了,所以我的展位一直在这里。”他说,“展位地方不变,但每次带来的商品都有意想不到的惊喜。”
本届特博会上,贾帅杰带着定制T恤来了。从外面看去,他的展位像座微型创意工厂:小型热转印机发出“滋滋”声,T恤放置在机器上,再把图案放上去,很快一件定制T恤就完成了。
“印染的温度有200度,5秒之内就能完成。”贾帅杰告诉记者,目前图样有20余种,大人小孩喜欢的形象都有,包括哪吒、敖丙,还有形态各异的牡丹花。他还向记者透露,为了这次特博会,他们向组委会报备后,专门设计了白天鹅形象的图样,向全国各地展示天鹅之城的魅力。
贾帅杰一边忙着印制T恤,一边还要招呼顾客品尝美食。“10元一斤,15元两斤,走过路过不要错过,不仅养胃,还很美味。”他的吆喝声吸引了不少消费者前来购买。“山药荞麦球2斤装了整整两大袋,真是太划算了。”一位顾客夸赞道。
“只一早上,我就卖空了好几箱。”贾帅杰说,希望今年依然有个好收获。
陕西参展商宗创佳:
连续参加五届特博会 产品年年都是销售一空
“您尝尝这辣椒,保准让您记住陕西人的热情!”在一处展位前,一位嗓门洪亮的大叔正麻利地舀起一勺油泼辣子,浇在热气腾腾的馒头上,瞬间香气四溢,引得围观人群直咽口水。
“我们的产品都可以免费试吃,好吃了再买,不好吃不买。中午要是没地方吃饭,来我们摊位,馒头蘸辣椒管饱。”陕西省兴平市鑫秦缘食品有限公司销售部门负责人宗创佳笑着回忆,“当初第一次来时,我还担心三门峡人吃不了这么辣的辣椒,结果展位刚开张,就有人边尝边竖大拇指说,‘这辣味够劲、够香!’”如今,他的辣椒已成为展会的“明星产品”。
据宗创佳介绍,他们已经连续参加五届特博会了,销量逐年增加,“从刚开始的销售80箱,到去年的150箱,今年,我们带了180箱的货来。看到这么受欢迎,特别开心。”
谈及特博会,宗创佳也是感慨万千:“这里不仅是卖货的地方,更是交流的窗口。去年,我结识了一位三门峡的餐饮老板,他把我家的辣椒带进了菜单,现在成了招牌菜!”
“特博会让我们的商品走向全国,辣椒的‘火’烧得更旺!”采访结束时,宗创佳的展位前依然热闹非凡。他满怀信心地说:“明年特博会,我还要带更多新品来,让三门峡的朋友尝尝陕西辣椒的‘十八般武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