渑池检察守护母亲河的生态答卷
在黄河中游的渑池县,76公里的黄河岸线蜿蜒而过,这里不仅是小浪底库区的重要组成部分,更承载着千年仰韶文化的厚重底蕴。近年来,渑池县检察院以党建为引领,将公益诉讼职能深度融入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战略,用实际行动书写了新时代党员干警守护母亲河的生动篇章。
扛牢政治责任,奏响整改攻坚“进行曲”。渑池县检察院组建第二党支部党员先锋队,对督察通报的未完成线索展开“拉网式”复查。自2020年以来,17件重点线索逐一过筛,其中4件中央环保督察问题、13件省委督察问题全部纳入监督范围。党员干警顶着烈日实地勘查,踏着泥泞走访取证,最终立案10件,发出7份检察建议。在他们的持续监督下,每一处受损的生态环境都得到修复,黄河沿岸重现水清岸绿的生态美景。这些成果被河南省委办公厅信息刊发,成为基层检察机关落实国家战略的典型范例。
深化协作机制,筑牢行洪安全“防护网”。落实“河长+检察长”制,该院第二党支部与河长制成员单位建立常态化协作机制。党员干警主动对接、靠前服务,在黄河干支流保护中展现硬核担当。近五年来,共办理涉黄河干流案件26件,发出检察建议14份,有力保障了河道行洪安全。其中,白浪黄河浮桥承压舟占用河道公益诉讼案堪称典范。党员办案组历时数月调查取证,协调多方力量推动整改,不仅成功消除行洪隐患,还为110余名农民工追回拖欠工资,实现了法律效果与社会效果的有机统一。
聚焦污染防治,绘就生态修复“新画卷”。在黄河流域环境污染整治中,第二党支部与县生态环境分局环境督察党支部结对共建,形成监督合力。党员干警全程参与“散乱污”企业专项整治,发出6份检察建议,以法律监督刚性推动问题整改。他们不仅关注污染治理,更注重生态修复实效:2023年督促征收水土保持补偿费用11万余元;2020年成功办理5000余吨废铝灰污染环境刑附民公益诉讼案,推动23名犯罪嫌疑人退交处置费用498.6万元,妥善处置污染废物3324吨。
传承黄河文化,擦亮文物保护“金名片”。作为仰韶文化的发祥地,渑池县文物资源丰富。该院第二党支部立足地域特色,探索“检察+文物”保护新模式。党员干警化身文物保护“守护者”,通过检察建议督促文物保护部门履职6次,协调解决文物保护难题6件,成功守护1处国家级、3处省级、5处市级文物保护单位。他们推动将文物考古调查勘探费用纳入土地出让金,避免近500万元国有资产流失。仰韶村遗址土层保护案例被最高检、检察日报全媒体报道,相关工作经验两次获省委办公厅和省检察院采用,荣获市检察院“三检品牌”提名奖。
渑池县检察院以党建为引领,以公益诉讼为抓手,统筹推进生态保护、行洪安全、污染防治和文化传承,在黄河岸边竖起了一面鲜艳的党旗。如今,黄河渑池段碧波荡漾,两岸生态盎然,古老的仰韶文化焕发新生。张中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