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 王晨/文图
近日,庆祝中华全国总工会成立100周年暨全国劳动模范和先进工作者表彰大会在北京隆重举行,国网河南省电力公司三门峡供电公司电力调度控制中心主任陈琼荣获“全国劳动模范”称号。这位“85后”电力巾帼,扎根调度岗位16年,从初入职场的“紧张到脑皮发麻”的调度员,成长为守护崤函大地光明脉络的“电网指挥官”,用专业与坚守诠释了新时代劳模精神。
全市变电站
高压线路刻在脑海中
坚守中练就“最强大脑”
“从我21岁踏入电力行业的第一天起,师傅就告诉我调度岗位是电网的心脏,调度规程是用血写成的。”为了这句话,这个调度台陈琼一坐就是10余年。
初出茅庐的陈琼至今还记得第一次走进供电调度控制大厅时的场景,看着密密麻麻的电网图和闪烁的电脑屏,她也有过迷茫。而入职仪式上自己的誓言,又让她咬紧牙关迎难而上。陈琼说成长没有捷径,只有日复一日的坚持。调度控制中心需24小时值守,每天接电话数百次,为方便操作,陈琼将电话夹在肩膀与耳朵中间,好腾出手下达调度指令、分析电网潮流数据。“每次遇到故障,都需要迅速研判停电范围和故障原因,在负荷预测时,必须精准无误,因为稍有偏差,后续的电网平衡就会受到影响。”陈琼说,其中压力可想而知。
“虽然如履薄冰,但工作充实。”陈琼回忆,曾经有人劝她说,一个女同志不要压力这么大,还要值夜班,不如换个轻松点的岗位。“我没有认同他说的话,觉得任何岗位都需要有人干,况且调度岗位肩负着电网安全的神圣职责,我只有勤奋工作,发挥女同志严谨细致的优势,才能把责任履行好、把安全守护好。”正是凭着这股韧劲,两年后,陈琼因工作能力突出,担任了调度班班长,此时,她的脸上不再是迷茫,而是洋溢着自信,全市所有变电站、高压线路等,都清晰地刻在她脑海中,练就了“最强大脑”。
从“小时级”到“分钟级”复电
不断创新成为电网安全守护者
2023年年底,三门峡地区连续出现寒潮冰冻灾害天气,9条220千伏输电线路覆冰严重,部分铁塔摇摇欲坠,12个乡镇面临停电风险。在了解情况后,陈琼立即带领抢险队员连续30余天坚守在变电站,困了就在值班室打个盹儿,饿了就啃口方便面,“反倒没觉得艰苦,那时候只想着如何在最短的时间内抢修复电。”最终,在不懈坚持下,陈琼带领的抢险队员科学调度线路停送电,高效完成电网线路的融冰、除冰工作,保障了人民群众在极端天气下用电无虞。
陈琼不仅是一名出色的“调度员”,更是业界响当当的“创新达人”。她主导推动的“网络备自投实传验证”项目在全省率先落地。模拟变电站故障时,备用电源10秒内自动恢复供电,将故障恢复时间从“小时级”压缩至“分钟级”,该项目成功运行并在全市推广。
陈琼认为,在三门峡这片新能源富集的土地上,面对新能源大规模并网的挑战,调度不能只是“救火队员”,更要当好“瞭望者”。三门峡地区风电、光伏装机容量年均增长20%,但波动性、间歇性曾让电网吃不消。2024年,陈琼建立“电力气象三级预警体系”,把气象数据细化到乡镇级网格,让风机能在暴雨来临前“提前休息”,让线路融冰从“被动抢修”转向“主动防御”。在这成功的背后是上百次失败后的重新再来,是无数个通宵达旦的校核实验。
电力人的荣耀
不在聚光灯下
而在深夜巡线的路上
陈琼的探索劲儿远不止这些。近年来,立足当地水丰、光富、风好、地广的绿色能源,陈琼瞄准“双碳”目标,不断将技术创新融入到能源发展中,在她的不懈努力下,全市43座新能源场站顺利并网。三门峡近两年多次出现新能源负荷占当日同时刻全网负荷100%,新能源发电量同比增长也逐年上升,2024年同比增长达11%以上,相当于减少标煤消耗百万余吨,有效助推地区实现全绿能供电。
她还积极开展QC和科技创新活动,高效完成《研究城市电网倒负荷新方法》《降低调控人员结构性缺员比例》等技术课题,精准优化调控操作流程,大幅提高人才利用效率,全力服务“双碳”目标,分获全国《海立杯》QC成果发布会二等奖,河南省质量管理协会QC成果二等奖,以技术创新助力构建新型电力系统。
2024年,陈琼担任调度控制中心主任、党支部副书记,虽然已在岗位工作多年,但她始终认为自己是“电力新人”,相反比16年前初来乍到时更加仔细谨慎。今年,陈琼被评为全国劳动模范,但她认为电力人的荣耀不在聚光灯下,而在深夜巡线的路上,这份荣誉即是终点,更是起点。“我将继续扎根一线,做万家灯火的‘守夜人’、绿色转型的‘排头兵’、青年成长的‘铺路石’,为建设具有中国特色国际领先的能源互联网企业贡献全部力量。”陈琼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