陕州区第二小学校:
近日,在陕州区第二小学的校门口东侧一辆三轮车前,同学们排着长长的队伍,在售卖自己班级的“劳动成果”——废旧物品,这是该校推行无废校园教育两年以来,同学们形成的“零废弃”习惯——每周五下午,各班值日生自觉把本班收集的废旧物品拿到学校规定地点卖出。通过定期废旧物品回收,同学们养成了不乱扔垃圾的好习惯,同时为班级争得了活动经费。
“废作业纸和塑料瓶是什么垃圾?”“过期药品是什么垃圾?”“厨余是什么垃圾?”班会上,各班主任带领学生认真学习学校下发的《垃圾分类手册》文件,和学生进行有趣的互动,通过有奖问答,同学们能正确投放各类垃圾,所获得的积分卡在月末可以兑换自己喜欢的学习用品。
在“变废为宝”手工课上,该校美术老师展示了用200个牛奶盒制成的“铠甲勇士”雕塑。孩子们的创意更令人惊喜:酸奶瓶变身会发光的星空灯,旧试卷折叠成镂空笔筒,就连在家中就餐时剥掉的虾壳,经过特殊处理后,成为美术课的浮雕材料。
“妈妈现在拆快递都会问我包装属于哪类垃圾。”五年级一位学生骄傲地说。“我家阳台现在有三个堆肥箱!”六年级一位同学展示家庭环保日志。学校推出的“零废弃挑战”活动,带动600余个家庭开启绿色生活:用果皮制作洗洁精,旧T恤改造成购物袋,连压岁钱都出现了“树木认养券”等环保理财方式。
“这些‘绿色小公民’教会我们,环保不是沉重的负担,而是充满创造力的生活方式。”该校负责人指着教室里由废旧纸盒制成的多功能教具盒由衷地感叹。当节约资源成为本能,无废就不再是口号,而是孩子们送给未来的礼物。
王贵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