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5版:本城 上一版3  4下一版
 
版面导航

第01版
封面

第02版
要闻

第03版
关注
 
标题导航
首页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2025年04月01日 星期二
放大 缩小 默认
韩国东豆川青年学生再访三门峡
看看他们这次有了哪些新体验
作者:    来源:中国三门峡网 - 黄河时报

  □本报记者  王晨/文图

  走进函谷关历史文化景区赏《道德经》、到校园参观体验传统文化、动手参与包饺子、品美食……3月25日至28日,在中韩建交33周年来临之际,韩国东豆川青少年交流团一行37人到三门峡开展为期4天的参观交流,收获了难忘的文化体验和深厚的友谊。

  跟三门峡学生回家,深度体验中国学生日常生活

  3月的三门峡春光旖旎,湖面碧波荡漾。在这里,韩国青少年同我市的中学生友好交流、畅叙情谊,他们笑着说着,似乎有聊不完的话题,有时候话还没说完,互相之间就能默契地连连点头。韩国学生用现学的汉语和韩语穿插着做自我介绍,初次见面的同龄人很快便熟稔起来。“大家好,我是来自韩国东豆川市中学的一名学生,很高兴能来到这里交流学习。在来到三门峡之前我很紧张,但看到中国同学们热情的笑脸,紧张的心情便烟消云散。”东豆川市中学学生河在熙说。

  在短暂的熟悉后,东豆川市30名学生与我市30名学生结成伙伴互相交流学习,三门峡市学生敞开家门,带领韩国学生体验中国学生日常生活,从文化、饮食、生活习惯等方面深度交流,多方位感受这座城市的魅力。当晚,中国学生尽显地主之谊,带着韩国学生品尝了三门峡美食。“咱们当地的特色美食,比如肉夹馍、羊肉汤,我都打算带韩国朋友去体验,尝尝不一样的美食。”三门峡市第一高级中学学生尚辰浩笑着说。

  用毛笔书写中文名,展现对中华文化的浓厚兴趣

  交流团4天的访问活动形式多样、气氛活跃。交流团第一站来到灵宝函谷关历史文化景区参观,当大巴车驶入景区门口时,韩国学生不约而同地看向窗外,好奇又欣喜地打量着。进入景区后,交流团依序参观了镌刻《道德经》全文的金光大道、紫光桥、函关古道、灵石等,在踏入历史悠久的太初圣宫时,韩国学生便被眼前的古朴建筑和氤氲的香火所吸引,学着中国人的模样许愿。随着对函谷关的深入了解,韩国学生发出阵阵惊叹声,“函谷关有三名,名关、名人、名著,很好!”面对记者的镜头,韩国学生郑涵英竖起大拇指,用中文为函谷关点赞。

  在函谷关历史文化景区,中韩两国青少年以中国书法为桥梁纽带,通过专业老师指导、现场共同书写、互赠作品交流等方式,初步了解毛笔的使用方法,沉浸式体验中国书法的独特魅力,不断增进彼此之间的深入了解和不同国家、民族之间特色文化的互通共融。韩国学生用稚嫩的笔触,一笔一划用汉字写下自己的名字和中国伙伴的名字,拍照合影留念,以纸传情。

  汉山景区作为灵宝的“必打卡地”之一,自然也不能错过。韩国学生不仅体验了汉山索道的惊险刺激,还登上金顶拍照打卡,欣赏秀美风景。期间,交流团还来到庙底沟博物馆参观,领略文物之美。

  包饺子、学傣族舞、描绘彩陶纹饰,感受不一样的文化生活

  交流团一行还先后来到三门峡市外国语中学和三门峡市实验高中的校园,感受不一样的校园文化生活。

  走进三门峡市外国语中学,学校精心为韩国学生准备了书法、手工、吹塑纸版画课堂。带着对吹塑纸版画的好奇,韩国学生纷纷涌进课堂跃跃欲试,他们一边仔细听着翻译老师的讲解,一边用颜料将图案上色,接着将纸张覆盖在吹塑纸上,通过反复按压使纸面呈现出画面,一幅水印版画作品就完成了。“虽然去年作为交流团学生来过一次三门峡,但这样的作画方式还是第一次体验,这个手法十分神奇。让我对中国文化产生了浓厚的兴趣,下次有机会还会再来。”韩国学生金善伶迫不及待地举起作品展示起来。在市实验高中,韩国学生还体验了包饺子、学习传统傣族舞蹈、在陶器上描摹仰韶花瓣纹等。

  此次交流即将结束时,中韩双方学生的才艺表演将欢乐的气氛推向高潮,有趣的是,社交网络上爆火的一段舞蹈似乎成了两国青年之间独特的互动方式之一,引得现场掌声热烈、喝彩声不断。表演结束后,中韩青少年互留联系方式并合影留念,在短短4天3晚的行程中,他们结下了深厚的友谊。

  近年来,三门峡多次同韩国东豆川市开展交流互访活动,为增进两国青少年的文化交流、促进教育事业的多方位发展作出了积极贡献。

放大 缩小 默认
    © 版权所有 三门峡日报社 合作伙伴:方正爱读爱看网
本网站所刊发的各种新闻、信息和各种专题专栏资料,均为三门峡网版权所有,未经协议授权,禁止下载、转载使用
   第01版:封面
   第02版:要闻
   第03版:关注
   第04版:综合
   第05版:本城
   第06版:卢氏
   第07版:渑池
   第08版:陕州
   第09版:区域
韩国东豆川青年学生再访三门峡
看看他们这次有了哪些新体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