浸胶、切片、压片,再经过6个小时200度高温的炙烤,可塑的材料变得硬实。在河南天戈非金属制造有限公司,这里有让金属焕然一新的秘密武器——百叶轮基体。东西虽小,背后却藏着大市场。2024年,该公司成立不久便收获了不少来自长三角、珠三角地区的订单。效率低、废品多,最初产能爬坡时,发展也遇到了瓶颈。产量跟不上怎么办?当年12月,该公司在义马市朝阳路街道的协助下,投入100万元实施了技改。从14人操作6个手工槽到引进6条半自动化生产线,公司产能也攀升至600万片/月。
在义马市科技创新产业园内,义马市科风光电有限公司正在加紧赶制订单。车间内,3条生产线40余名工人正有条不紊地装配着线缆。科风光电是一家以生产光纤连接器为主的企业,2024年,该公司新上了年产500万套光纤连接器项目,产品主要销售到深圳等地。“我们按照订单对光纤裁剪,经过装配、检测、包装等11道工序后出厂。工序对工人操作熟练度要求较高,以满足订单质量要求。”该公司总经理李彦慧说。今年,随着订单的不断增加,用工需求也在增加。为了提升产品良率和产能,在义马市委、市政府、朝阳路街道、人社部门的帮助下,该公司在前不久召开了专场招聘会。“我们这次招聘的60余名员工近期就将赴深圳,进行为期1—3个月的培训,提升操作技能和熟练度。”李彦慧说。未来,该公司将继续深挖潜能,提升效率,早日达产达效。
在河南正光环保科技有限公司,满载着废旧轮胎的货车正依次进厂。厂房内,6台裂解炉每台能一次“吞进”12吨橡胶等固废,经过16个小时左右的火炼,再进行裂解、冷凝等,废旧轮胎、塑料等固废便产出裂解油、炭黑、钢丝等产品。“我们的项目依托河南省科学院专利技术,采用国内先进工艺技术和设备,每年生产出10万吨环保新材料。”厂长马志林介绍。有了技术加持,企业也做到了“技”不择食,实现吞“废”吐“新”,让一众固废实现再利用,新产品也广泛应用于军工、冶炼、化工、建材等领域。据介绍,未来,该公司将新建2600平方米的标准化厂房和6条生产线,进一步提高产能和处理能力,打造成国内废弃物综合利用基地之一。
今年一开春,位于义马市朝阳路街道的世成旅居车有限公司就接到了改装订单。车间内,工人正对房车内水路、电路进行修改安装,从“毛坯”到精装,在师傅们的巧手下,各个规格的房车被整备一新,打造成了移动小家。“一台车从开工到装配完成需要5个人协作15天才能装配完成。”厂长徐辉介绍。伴随着房车市场的日益火热,自2021年该公司生产线转移至义马以来,收到的订单也逐年增长。“往年我们都是以客推客的形式拓展业务,今年,我们计划开启线上直播,打开更多的销路。”徐辉说。
同样忙碌的还有河南尹氏木业有限公司。尹氏木业是一家生产高端体育用品的企业,年产能达到10万根。在该公司厂房内,100余台机器不停运转,60余名工人正熟练操作着,不仅有流水线的高效,也有“慢工出细活”的细致。“从原材料到球杆出厂需要50余道工序,历时半个月的制作。”从业已有40多年的师傅尹科刚介绍。原先,在广州从事生产的他,随着生产线搬迁也将手艺带到了义马。“义马地处中原,生产和营销都很方便,营商环境也不错。”尹科刚说。
企业订单足,车间生产忙。当下,义马市朝阳路街道各企业正开足马力抓生产,为新的一年企业生产目标起步冲刺。企业拼生产,政府抢机遇。为了跑好新年“第一棒”,该街道将助企发展工作置顶,积极探索服务企业新路径,精准施策,积极帮助解决困扰企业发展的用工、用地、融资等问题,为企业冲刺发展护航;同时,积极落实各项惠企政策,为辖区相关企业送上一季度开门红奖补资金等,让企业发展有了动力和定力。
“下一步,我们将以项目建设为中心,持续加大招商引资力度,深化服务企业发展,秉持全员招商,以商招商理念,围绕义马市优势产业开展招商引资工作;加快推进科风光电、正光环保二期项目建设,力争早日建成投产;持续加大政策性资金项目包装申请,重点做好小型工业园区项目,综合健身活动中心提升改造,力争早日申报成功;做好经济运行调度,开展好万人助万企活动,帮助企业解决发展难题,确保实现一季度‘开门红’。”该街道党工委书记张建国表示。苏浩然 张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