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5版:关注 上一版3  4下一版
 
版面导航

第01版
封面

第02版
要闻

第03版
关注
 
标题导航
首页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2025年03月12日 星期三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装修工变身“文化达人”
在民俗表演中守护传统文化
作者:    来源:中国三门峡网 - 黄河时报

  □本报记者  张迪/文图

  在我市有这样一位装修工人,他不仅以精湛的手艺赢得了客户的信赖,更因对传统文化的热爱而成为当地小有名气的“文化达人”。他就是53岁的张海群,十年来坚持用自己的方式传承和弘扬着民间艺术。

  热爱民俗表演,第一时间加入村里锣鼓队

  张海群是渑池县城关镇塔泥村村民,平日里的他在工地忙碌,为无数家庭打造温馨的居所。然而工作之余,他的生活却充满了传统文化的色彩。

  2016年,塔泥村购置了锣鼓等乐器,成立了锣鼓队。得知这一消息后,张海群第一时间报了名。他跟着老师认真学习打鼓,从最基本的节奏练起,每一个动作都一丝不苟。他的努力没有白费,很快便掌握了技巧,并随着锣鼓队四处演出。

  “我干活时,也在练习鼓谱;骑车回家路上,心里还是想着鼓点。只要一听阵阵鼓声,我浑身上下就充满干劲儿。”在张海群看来,打鼓不仅是一种娱乐方式,更是一种对文化的传承,“鼓声里有我们的历史,有我们的情感,我希望通过鼓声,让更多人感受到传统文化的魅力。”

  抬轿工、赶驴人、熊猫嗨舞,他总是用自己的方式传递快乐

  从手中的“电锤”到“鼓槌”,张海群并不满足于仅仅成为一名锣鼓手。他渴望尝试更多元的艺术形式,让自己的表演更加丰富多彩。加入锣鼓队后,他又加盟了一家婚庆公司,变身成一名活泼可爱的抬轿工。只要有邀约,他就会穿着大红的服装,抬着轿子,走街串巷,成为婚礼上一道亮丽的风景线。不仅如此,每年正月里,他和他的团队还会在庙会上演出,把欢乐和笑声带给现场群众。

  张海群的本领可不止于此,他还虚心向人求教,学会了民间独特技艺《犟驴闹春》,将自己打扮成一个幽默诙谐的赶驴人。他说:“作为一个‘赶驴人’,要与搭档配合默契,动作还要夸张而富有感染力,我的每一个动作、每一个表情练习了不止千八百遍,才有了不错的效果。”

  张海群告诉记者,表演时贴的假胡子、假发和戴的帽子,都是他自掏腰包置办的,“因为我觉得既然做了,就要做到最好。《犟驴闹春》是我们祖辈传下来的习俗,虽然现在很多人觉得它‘土’,但我觉得它很有意义,是咱们农村文化的精髓。”他们的精彩表演不仅收获了观众的喜爱,还得到了省外媒体的关注。

  公益演出进基层

  想要为传承传统文化尽一份力

  2024年10月,渑池县慈善总会韶乐鼓舞队成立,张海群毫不犹豫地加入了这个团队。他深知,这是一次将表演与公益相结合的机会,可以让他用自己的方式回馈社会。于是,他常常跟随团队下基层,到乡下做公益演出。

  在刚刚过去的“三八”妇女节公益演出活动中,张海群表演的“大熊猫嗨舞”让人耳目一新。他藏在一个活灵活现的巨型大熊猫里,随着欢快的音乐翩翩起舞,时而旋转、时而倒立,憨态可掬的形象引得观众阵阵喝彩。

  “熊猫玩偶高2米6,大概有十七八斤重,每次表演下来,全身衣服都湿透了。”张海群介绍,这是他从网上自学的节目,是一种将传统舞蹈与现代元素结合的表演形式。

  张海群的生活并不富裕,但他对传统文化的热爱却从未因生活的压力而减少。他用自己的行动感染着身边的人,带动了更多年轻人参与到传统文化的传承中来。“文化是一个民族的灵魂,我们不能让它消失。”张海群说,“虽然我只是个普通的装修工,但我希望能为传统文化的传承尽一份力。”

  平凡亦有光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 版权所有 三门峡日报社 合作伙伴:方正爱读爱看网
本网站所刊发的各种新闻、信息和各种专题专栏资料,均为三门峡网版权所有,未经协议授权,禁止下载、转载使用
   第01版:封面
   第02版:要闻
   第03版:关注
   第04版:关注
   第05版:关注
   第06版:关注
   第07版:湖滨
   第08版:义马
   第09版:区域
   第10版:区域
   第11版:公益广告
装修工变身“文化达人”
在民俗表演中守护传统文化
住宅层高标准将调整
2025年度社会工作者
职业资格考试时间确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