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 郑帅 通讯员 吴杰 郭会卉/文图
近日,不少细心的市民注意到,在市区上官路与向青路交叉处西北角,一栋建筑拔地而起。这栋建筑是即将落成的湖滨区综合文化艺术中心。“目前,该综合文化艺术中心项目已进入收官阶段,现在是精细装修和设备安装的关键节点,距离投入使用进入倒计时。”该项目负责人李鹏说。
总投资约5000万元,预计3月份项目主体可交付
昨日,记者走进湖滨区综合文化艺术中心项目建设工地看到,节后项目已按时复工,在各功能厅内,工人们正忙着装修装饰,一片火热的施工景象。“截至目前,项目主体结构工程、二次结构工程、防水工程均已完成,装饰装修工程完成97%,水电及消防安装工程完成95%,幕墙工程完成96%,室外铝板及门窗玻璃安装基本完成,室外管网和道路路基施工也已全部完工。”施工单位现场工作人员介绍,目前就剩园区硬化和绿化等工作。
据悉,该项目作为湖滨区“文化强区”战略的核心载体,总投资约5000万元,总建筑面积达8996平方米。主体建筑共5层,分地下一层和地上四层。地下一层为停车区,地上一层设置有服务中心和图书室,二层为办公区,三层南侧为文艺创作室、舞蹈工作室、摄影工作室、音像工作室,三层北侧为美术学习室、书法学习室、曲艺工作室以及独立学习室等,四层为档案室。“该项目采用装配式建筑,装配率达51%。”施工单位现场工作人员介绍,与传统的现浇建筑相比,装配式建筑现场施工主要是进行构件的组装拼接,大大缩短了整体建设周期。同时,建筑构建采用工厂化生产,制作工艺标准化程度高。
“装配式建筑大大提高了建设速度,按照目前进度,预计今年3月项目主体就可交付。”该工作人员说。
创新性运用“文化+科技”理念,实现智能化导航服务
据介绍,该综合文化艺术中心项目创新性运用“文化+科技”理念,所有功能区域均搭载物联网管理系统,后续可实现远程智能阅览、查档。“物联网技术可以让图书馆、档案馆,实现对书籍、档案与读者、设备等资源进行智能化管理。如果读者到综合文化艺术中心看书,可通过一楼服务中心查询所要找的书目,就可了解到书目的详细信息以及存放位置。”采访现场工作人员向记者介绍,读者通过物联网技术实现智能化的导航服务,无论是查询图书的位置、借阅情况,还是获取库存信息,都可以通过自助设备轻松完成。不仅提高了找书的效率,也极大地提升了读者的阅读体验。
“湖滨区综合文化艺术中心项目填补了湖滨区大型公共文化场馆的空白,构建起了‘15分钟公共文化服务圈’。不仅为辖区群众提供更优质、更便捷的文化服务,也能促进文化与教育、艺术与生活的深度融合。”湖滨国资公司相关负责人说。
这座文化地标的落成,标志着湖滨区“十四五”文化设施布局的重要板块完成组装,这是湖滨区委、区政府践行文化惠民政策的显著成果,也是推动湖滨区文化事业迈向新台阶的关键一步。该综合文化艺术中心将为广大群众提供高品质的文化活动场所,进一步丰富群众精神文化生活。同时,也将成为吸引人才、激发创新活力的重要平台,助力湖滨区在文化引领下实现高质量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