入室盗窃、“拉车门”、邮寄现金……
□本报记者 张迪
临近春节,一些不法分子抱着“捞一把过年”的心理开始“活动”起来,这个时候也容易成为侵财类案件的“高发期”。为了守护大家的“钱袋子”,本报整理了几起岁末被盗或被诈骗的案例,提醒居民注意增强防盗防诈意识,做好安全预防措施。
偷了电影院内80元现金及食品
依法行政拘留没商量
近日,渑池县一影城工作人员早上营业时发现卷闸门下方虚开,收银抽屉被打开,室内物品凌乱,疑似被盗,于是立即报警。接警后,民警到现场展开调查。经调取现场及周边监控,发现当日凌晨2时许,4名年轻男子在广场附近晃悠,后又鬼鬼祟祟进入商场。在电影院入口处,4人合谋使用蛮力将卷闸门抬起,进入店内盗取了80元现金以及部分食品。通过大量监控轨迹分析,民警很快锁定了嫌疑人。1月11日9时,民警抓获了1名违法人员,顺藤摸瓜将剩余3名违法人员全部抓获。目前,1名违法人员已被依法行政拘留,剩余几人因未满16周岁,被作出行政拘留不执行的决定。
贪图小利“零元购” 因小失大陷囹圄
1月8日,湖滨分局前进派出所成功抓获一名7日内连续盗窃5次的犯罪嫌疑人,并为群众积极挽损,赢得了赞誉。
1月7日,湖滨分局前进派出所接到辖区某店铺老板报案称,店铺内的商品数目异常,疑似被盗,价值2000余元。接到报警后,民警迅速赶赴现场,通过调取监控、走访摸排发现一名形迹可疑人员。经分析研判,民警快速锁定苏某有重大作案嫌疑,于1月8日将苏某成功抓获。经查,1月初,犯罪嫌疑人苏某5次到该店铺实施盗窃。第一次得手后,苏某又趁店内购物人员多且店主收银忙碌,偷偷溜到该商铺多次盗窃商品。目前,苏某因涉嫌盗窃被依法采取强制措施,案件正在进一步办理中。
深夜拉车门 白天进“牢门”
1月6日8时许,义马辖区居民报警称,其汽车扶手箱内4000元现金被盗。义马市公安局刑侦大队结合周边视频监控,锁定一名嫌疑男子。民警循线追踪,确定嫌疑人位置,于当日11时在某台球厅将其抓获,犯罪嫌疑人对盗窃犯罪行为供认不讳,于同日刑事拘留。
假兄弟,真“塑料” 骗取好友信任后盗取手机
近日,渑池县公安局城关派出所接一群众报警称自己手机被盗。民警经调取监控及受害人辨认后,发现这是一起利用朋友信任盗取手机的案件。随后,在该局合成作战中心的协助下,民警很快将盗窃其手机的“朋友”抓获。经询问,3人如实供述了盗窃手机的事实。原来,其中1人伙同另外两个朋友,采取1人陪受害者打台球,1人望风,1人实施盗窃的方式,顺利将手机盗走,并转卖给二手手机店。了解清楚情况后,民警迅速赶到二手手机店将受害人的手机找回并退还。
给骗子寄现金?民警争分夺秒劝阻挽回3万余元
近日,三门峡市公安局经济开发区分局接到一群众报警称,其收取的包裹中有可疑物品,需民警帮助处理。接警后,值班民辅警赶到现场,发现包裹内有大量现金。凭借工作经验,民警判断可能有群众被诈骗,于是立即联系上邮寄包裹的群众。
原来,刘某于12月下旬收到一个快递,上面提示可以扫码领取礼品,其使用支付宝扫描二维码后进入一个群聊,随后收到商家送来的两包抽纸,然后刘某又按照群主指示,点击链接下载某软件进行刷单。殊不知,她早已掉入犯罪分子的诈骗陷阱,结果对方让其继续充值,被骗数万元后,当日准备通过邮寄现金的方式进行充值,且计划下一笔再充值10万元。幸亏民警处警及时,开导群众识破骗局,并将拦截的3万余元现金退还刘某。
线上诈骗、线下取钱、网约车投送
一女子被骗17万余元
近日,一名女子来到三门峡市公安局湖滨分局报案称,自己遭遇了诈骗,被骗金额高达17万余元。据该女子描述,诈骗分子先通过线上的虚假信息和诱导手段,骗取了她的信任并获取了财物,随后又指挥她到线下进行取钱操作,并利用网约车将骗取的现金迅速转移,整个作案过程环环相扣、隐蔽性极强。
接警后,该局民警高度重视,迅速启动应急侦破机制,组织精干力量成立专项侦破小组。目前,涉案两名犯罪嫌疑人已被刑事拘留,案件正在进一步办理中。
警方在此提醒大家,一定要时刻保持警惕,妥善看管好财物,确保安全无虞。首先,外出时务必锁好门窗,确保家中安全;其次,随身携带的财物要放在安全的地方,不要随意放置;最后,遇到可疑情况要及时报警,寻求帮助。同时,广大群众不要轻信网上刷单返利、网络投资赚钱等说辞,如遇要求使用快递、网约车进行现金或黄金寄送的,立即拒绝并向警方举报,以免落入骗子的陷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