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 郑帅/文图
进入冬季,天气寒冷,不少市民看到黄河、涧河等水域结冰,就又动了“上冰”嬉戏玩耍的小心思。滑冰虽然有趣,但风险很大。特别是随着寒假的到来,学生、儿童在河道滑冰戏水行为增多。记者走访市区周边部分水域看到,水面大面积未结冰或冰层极薄,在冰面上玩耍非常危险,很容易发生落水、溺水事故。
黄河边结冰,部分市民不顾安危冰上嬉戏
昨日,暖阳高照,沿黄公路市区段一处河面上,传来阵阵欢声笑语。冬季蓄水期黄河水位逐渐升高,黄河边结起了薄厚不一的冰层,吸引不少家长带着孩子在上面嬉戏打闹。
走近河道,记者看到,在距离岸边约四、五米的地方,有多处冰面呈现解冻后重新结冰的状态。这种冰层较为透明,可看见下面的碎冰,还有部分冰面上有坑,看起来像市民留下的脚印。而在距离岸边更近的地方,冰面看起来较薄,甚至有多个水坑正在向外冒水。冰面上看着坑坑洼洼,还有很多冰碴儿,孩子们拿着小木棍蹲在地上,把凿出来的大冰块当成了玩具。
“河面是结冰了,但是冰不厚,还有大人领着孩子在河上滑冰,有不小的安全隐患。”一位路过的市民说。据了解,冬季为黄河三门峡库区蓄水期,黄河水位时有变化,即使结冰也不会太厚。而且根据天气预报显示,近段时间以晴到多云天气为主,最高温度可达13℃,这样的天气自然也会加速河道冰面融化。
在市区涧河边的小公园内,一些结冰的小水塘也吸引了不少市民在冰上玩耍,甚至还有孩子在冰面上燃放鞭炮炸冰玩。一位在公园内锻炼的老人对记者说,河水冰层轻薄且时冻时化,冰面承载能力较弱,在冰面上玩耍存在一定安全隐患,“每年都有玩冰的小孩掉进去,所幸水塘不深,没有发生危险。”
一趴二拍三“滚”
掉进冰窟窿
记住这个能救命
据市教育局发布信息显示,2025年三门峡市中小学寒假时间为1月17日至2月14日,学生安全问题“又上心头”。学生防范意识较弱,部分学生又喜欢踏冰玩耍,看似坚实的冰面其实危险异常,极易造成溺水事件的发生。
“当人一旦进入冷水中,身体会受冷产生冲击反应,称为‘躯干反射’,它会使人想要大口喘气和呼吸,并导致人体发生短暂休克,增大溺水的风险。”市游泳协会渡口冬泳队队长、湖滨区人武部救援队队长高飞介绍,当体温低于35℃时会产生寒战、头晕、心率增快、混乱、疲劳、说话困难、行为笨拙等症状。如果所在的水质浑浊,落水者就会在水下无法精确找到洞口。同时,易碎的冰层更增大了救援难度。
如果发现冰面裂痕时,如何安全脱身?“一定要保持镇定,切勿因慌乱逃跑而导致冰面压强增大,引发快速崩塌。”高飞介绍,这时应当慢慢趴下或者躺下,然后匍匐爬向岸边,或者慢速翻滚向岸边移动。如果发现裂痕过大,冰面即将坍塌时,应保持四肢展开,趴下或躺下,同时保持在原地不动大声呼救。
如何自救呢?高飞介绍,首先应快速抓住手边的背包、木板等可以漂浮的物品,同时摘掉身上的沉重物品,减少溺水的风险。保持镇定,不要乱扑乱打,同时调整姿势使身体尽量上浮,保持头部露出水面。冷静观察,寻找冰面较厚、裂纹小的地点,将身体尽量靠近冰面边缘,双手伏在冰面上。双手不要用力撑在冰面,应通过双足打水,使身体上浮,全身呈伏卧姿势登上冰面。
在此,记者提醒家长和学生,加强安全教育,提高安全意识,不要到河边溜冰、嬉戏,防止发生滑冰溺水事故,提高孩子防滑冰溺水的自觉性和识别险情、紧急避险、遇险逃生的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