灵宝市农业农村局:
近日,灵宝市农业农村局农机工作人员深入故县镇芦台村的玉米田,开展“三秋”机收减损实地测量工作。通过精准测算收割环节的粮食损失率,现场指导机手优化作业方式,将“颗粒归仓”的要求落到实处。
在芦台村的玉米地块里,收割机正轰鸣作业,金黄的玉米籽粒随着机械运转不断汇入粮箱。农机工作人员则紧随其后,在已收割的田垄上选取多个监测点,用卷尺划定测量区域,仔细捡拾散落的玉米粒,装入袋中称重记录。“这块地的损失率目前是1.8%,主要是割台高度稍高,部分低位果穗没收到,得再下调3厘米。”工作人员一边记录数据,一边向机手李师傅说明调整要点。
针对玉米机收的关键环节,工作人员重点检查收割机的切割器锋利度、脱粒间隙等部件状态,结合测量数据现场“开方”:“玉米秸秆含水率高时,输送链条速度要调慢,避免籽粒被带落;脱粒滚筒转速不能过高,防止籽粒破碎增加损失。”李师傅按照指导调整参数后,工作人员再次测量,损失率降至1.2%,达到优质作业标准。
“以前总觉得掉几粒玉米不算啥,经你们一测一算,才明白‘针尖大的窟窿能漏过斗大的风’。”机手王师傅按照指导调整设备后,看着重新测量的损失率数据,感慨道,“这机器就像有了‘准星’,收得又干净又高效。”工作人员还同步开展现场培训,发放《玉米机收减损操作手册》,讲解“慢车速、稳转向、勤检查”等实用技巧,让“颗粒归仓”的意识深植农户心中。
当天,农机工作人员共完成3个地块的损失率测量,对3台收割机进行了参数优化指导,平均帮助机手将损失率降低0.6个百分点。
眼下正值“三秋”玉米机收关键期,为牢牢守住粮食安全底线,灵宝市农业农村局农机办近期持续推进机收减损专项行动。机收减损是“隐形增产”,下一步将持续深入田间,通过“测量+培训+示范”,让更多机手掌握减损技巧,把好秋粮收获的最后一道关。王建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