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随着义马市珠江路西段最后一段围挡拆除,该市今年城区10条道路雨水管网提升改造工程开工路段全面完工。这项历时4个多月的“里子工程”画上了阶段性句号。
时间回溯到3月初,义马市千秋路、子章街等10条道路陆续启动施工,施工过程也带来了一些不便。“当时看着店门口的路被围起来,确实担心影响生意。”珠江路西段某商户李女士坦言。如今道路恢复正常,店里的客流量也渐渐回升,她悬着的心终于落了地。
义马市地处豫西浅山丘陵区,东西向道路坡度较缓,使得部分区域容易产生积水点。特别是义煤总医院西侧等地,因地势低洼,一旦遭遇暴雨,便会汇聚银杏路、千秋路的大量雨水,常年成为汛期积水的“重灾区”。
2010年石河周边就曾因暴雨造成群众财产损失,根治暴雨积水成为了群众多年来的期盼。“突发情况仅靠住建、应急、交警等部门应急处理不能根治问题,必须通过管网改造、河道治理等综合措施,重构排水管网‘血脉’,系统性破解积水难题,才能从根本上保障汛期安全。”义马市住建局工作人员强调。所以,实施雨水管网提升改造势在必行。
6月18日的暴雨,成为检验工程成效的首场“实战”。义煤总医院西侧虽短时出现积水,但商户王萌的感受十分真切:“我家店在这开了十几年了,以前一下雨,这里的积水很长时间都下不去,这段时间雨水多且急,我明显发现今年这块下水比往年快多了。”
义马市住建局公用事业科副科长何志强说,今年施工的重点聚焦关键点位的入河通道,目前的工程已经大大提升了汛期雨水排放能力,但千秋路中段、东段等道路排水管网尚未完全接通,所以在6月18日的暴雨极端天气中,工程起到的主要是提高排水速度的缓解释压作用。雨水管网改造是个系统工程,只有整体管网畅通了才能完全发挥雨水收集排放作用,后期工程将在汛期过后择日进行。
这场“地下革命”的推进,离不开市民的理解与参与。施工期间,百余条市民建议被纳入工程优化清单,在近日的暴雨中,住建部门也来到人民路三十里铺段、银杏路环保局段等地,结合市民建议和现场调研,增设了排水沟雨水篦子,并初步形成了汛期后深化改造的方案。何志强说,正是这种双向互动,让工程更贴合群众需求。王博